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工艺品 >> 客家能工巧匠 >> 最后的五华石匠
客家工艺品
客家工艺品综述 | 客家工艺品大全 | 客家能工巧匠 | 客家工艺品产业研究 | 国内外工艺品产业研究
最后的五华石匠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12 月 12 日 12 时 5 分 24 秒  
来源: 广东文化网 作者:杨凯旋   2012-6-26 12:16:34

 

魏桂添雕塑中的宋庆龄头像


    在广州海珠区土华村一条萧条的巷子里,桂艺雕塑厂的大门紧闭着。门缝里看进去,空旷的院子里有些荒芜,一尊巨大的宋庆龄头像模被脚手架和彩条布围着,几个角落散布者一些尚未完工的石雕,两个工人正在加工几个小件的石雕,一件是广州美术学院一位教授的作品过来要出模的,另一件是个小观音像,也是要按原样批量复制一批石雕。来到桂艺雕塑厂总经理魏桂添的办公室,几张办公桌布满灰尘,陈列架上乱七八糟堆放着一些石雕作品,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的魏桂添和他的儿子魏燕明百无聊赖地坐着,有些无精打采。除了儿子魏燕明在电脑上浏览着一些新闻和资料,显得现代气息浓厚点外,只有满墙的锦旗和一些著名雕塑家书赠的书法作品在诉说着魏桂添过去的辉煌。



 雕塑大师潘鹤为魏桂添挥毫写下“桂艺石雕,再造辉煌”的墨宝



    魏桂添是广东梅州五华著名的石雕工匠,在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石匠之乡的五华人中,还传承着五华石雕工匠技艺的佼佼者,就数魏桂添了。秉承父业的他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工匠到经营者的转变,从五华县一个工程队起步,到最后成立广州市桂艺雕塑工程有限公司,魏桂添承揽了许多赖以自豪的雕塑工程,三亚的“鉴真东渡”,虎门广场的“较量”,广州天河公园的“人民英雄邓世昌”像,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像”,广西宜州“刘三姐”,湖南向警予纪念馆“向警予”雕像……数百件工程无不都是潘鹤等雕塑大家的作品,五华石匠祖传的精湛石雕工艺完美地表现了这些创作大师的作品,形神兼备,倍受创作者和施工单位的好评,大师潘鹤还特意为魏桂添挥毫写下“桂艺雕塑,再造辉煌”的条幅,对魏桂添团队的精湛石雕工艺给予了高度肯定。

    五华石雕距今已经有近五百年历史了,源于五华石材丰富,石质好,不知从谁开头,就逐步形成了产业,凡是五华人几乎都会两下子,一来二去,出了不少名师巧匠,工艺精湛,闻名遐迩,所以就有了“石雕之乡”的称誉。

    据考证,在古代,五华人就用石制斧、锛做生产生活用具。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起,五华就有用石建桥和建房屋基础出现。到了清代,五华的石雕就蜚声在外,五华随处可见风格独特的石官,石庙,石室,牌坊等石雕制品。而活灵活现的石狮、石像,用石制成的门、硾、柱、梁等更是遍及乡间。

    旧时,五华从事石业的工匠,大多分散在乡间,亦匠亦农。但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五华民不聊生,很多工匠被迫远走他乡,凭一技之长,勉强度日。清光绪二十二年(1842年),英接管香港,大兴土木,兴建城市。那时,香港建筑时兴用石料,故香港的桥梁、码头、机场、隧道、楼房等重大工程建设,大都依赖五华石匠,也让五华石匠的技艺得以充分展现。

    建国后,五华石匠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在建设祖国的热潮中,五华工匠的劳动和创造热情被激发出来,潜心钻研,刻苦磨炼,使得五华石匠技艺精湛,名师辈出,在广东和全国的许多重要建筑和雕塑工程中,都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技艺和才华,足迹遍及广州、香港、澳门、深圳、海南、韶关、北京、越南、新加坡等地,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石雕精品和石建筑。今天人们仍耳熟能详的广州越秀山五羊雕塑,广州海珠广场解放雕像,珠海市珠海渔女,广州烈士陵园叶剑英元帅像,广州圣心大教堂,北京烈士纪念碑石雕,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出口澳大利亚的石狮,双环石马,广州“南越王墓”前的石雕群等,均是五华石雕工艺的代表作。

    改革开放后,各地的城市建设和城市雕塑为五华石雕工匠提供了更多的施工机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各种新型雕塑材质的使用,迫使五华工匠们不得不掌握传统石雕以外的其他制作技术,现代设计,开凿,雕刻,打磨工具的出现,让以一手好石工活的工匠没有了任何优势。各种风起云涌的雕塑公司的出现,不断在压缩着这些传统工匠的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石雕工匠面临着后继无人,无法传承的尴尬局面。

    魏桂添这样能代表今天五华石雕工匠水准的人越来越少了,会石雕活的很多工匠也都因为工作太辛苦,工资水准不高,而逐步放弃了这个行业,转作其他轻松而获利更高的职业。年轻人在这个商品经济和信息爆炸时代,更没人愿意潜心学习技艺,整天在烈日下与坚硬的石头打交道。从五华县走出来的人中,仍在石雕领域孜孜不倦的钻研的已经寥指可数,而像魏桂添的儿子魏燕明这样坚定地传承了父辈的技艺,并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美学理念的第四代传人的80后就更是绝无仅有。

    魏桂添有些茫然,他的公司生意一天天清淡,正宗的五华传统石雕工艺似乎已经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了,他在期盼着有更多的创作者和兴建单位能看中五华石匠的绝好手艺,多给公司带来些业务。

    而年轻的魏燕明则在翻弄着一大叠资料,有他说动几位省政府退休的五华籍老干部给汪洋书记的上书,也有他自己撰写的五华石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专文,还有省发改委等单位联合采写的五华石业石雕技艺的调研报告等。父亲的手艺他传承了一大半,但他的眼界更开阔,看得更远。他也不安心只凭手艺跟众多雕塑公司比拼,他更想挖掘出五华石业厚重的历史,重新打响五华石匠的品牌,也不甘心已被列入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华石雕技艺就在父辈这一代就划上了句号,所以他一边努力地干着石匠活,一边在思考。他想振兴的可不光是他父亲的桂艺雕塑公司,他眼里装的是五华整个石雕产业。政府方面的推动已经有点眉目了,可更让魏燕明忧心的是这五华石雕工艺面临后继乏人,这门传承了几百年的手工艺,也许就会在他这一代中消亡。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所有五华企业家共同挽救,群策群力,把五华石雕变成一种品牌和产业,那也许,他魏燕明就是五华最后的石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