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当前位置:客家经济网 >> 客家经济 >> 客家菜馆 客家菜 客家美食 >> 客家小吃 >> 客家小吃研究 客家小吃发展战略 >> 揭西民间故事《卖擂茶的何婆》
客家小吃
客家小吃研究 客家小吃发展战略 | 客家小吃大全
揭西民间故事《卖擂茶的何婆》
客家经济网   2012 年 2 月 12 日 23 时 27 分 20 秒  
来源: 揭西网   2009-3-12 23:32:00
    你知道揭西县城为什么叫河婆吗?说起来,很有趣味,它跟一个老太婆有关系哩。 

    距今六百多年以前,明太祖洪武年间,小小的南关城住着中原迁来的倪陶等杂姓汉人。后来,由于一场残酷的战争,这座小小的南关城被荡为废墟,满目荒凉。 
     
    一年夏天,有一个身穿粗布大襟衫、头梳髻鬃、年交六十花甲的老太婆,在南关城门废墟上搭起了一座简陋的茅寮。虽是妇道人家,干起活计来,动作麻利。只见他调好了稀泥,立即搬砖砌灶台,弄得浑身尘土,满头大汗。她,就是彭守章的老伴--何婆。何婆姓何,性格乐观,爱说爱笑,为人慈善。他知道,南关城是陆丰、五华、揭阳、普宁各地百姓来往的交通要道。远道而来的人打从这儿经过时,都已中午时分,饿的面青青,肚子里咕咕叫,年老体弱,更是劳累、干渴的直瞪眼。何婆看见了,实在不忍心!她想:何不卖点什么的,方便来往百性呢?因此,她把这个打算跟丈夫彭守章一商量,立即得到了赞同,就呼呼隆隆的建起了这间小食店。 

    老太婆独个办起小食店,新闻长了翅膀,飞遍了三乡六里。是卖鱼卖肉,还是卖餜条好奇的人,伸长脖子来探个究竟。老太婆淘好了白米,划根火柴,生火炆饭隔一会儿,又擎起了一根有锄头柄粗大的,用冬瓜瓢树做成的【擂茶棍】,西西嗖嗖地把陶缽里的茶叶、花生、油麻、苦棘心等东西擂成浆末。然后,把先炒好的虾米、萝卜干、青菜和白花生米饭往陶缽里倒,在泡上开水,一搅匀就卖了起来。嗨!原来,她卖的是香喷喷的客家擂茶。 

    过路的人来了。发现路口办起熟食店,好不喜欢!客家人喜欢吃,潮州人试试吃,都往茅寮里钻。他们香香甜甜吃了好几碗,既饱肚子,又消渴解暑,吃饱喝足了,嘴巴一抹,问要多少钱;老太婆说:【两个铜钱。】嗨!这么便宜!你热了,她给你选用麦秆编制的扇子;你要聊天,她就大大方方地陪你讲上一阵子,笑声琅琅,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每天,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何婆都笑迎四方来客。从此,本地人,外地人,他们都知道南关城废墟上;有一个心如一团火,童叟无欺的好老太婆。日子久了,交往多了,人们就对她产生了感情,只要三、五日不见就想念的很。人们相邀:【来啊!到何婆那走走吧!】渐渐地,聚集的人多起来了,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物产,自然而然的做起了买卖,起初,像个乡间的临时墟,后来,金银器皿、糖果布匹、山珍海味样样齐全,只要天下有的东西,都在茶寮周围摆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成了个繁华的闹市。有时候,人家见邻居买到了一件中意的物品时,就往往大声大喉问地问:【喂!你在哪里买的?】回答说:【何婆那边】。【何婆】后面总带着【那边】这条尾巴,很不利索。腹中有点墨水的人认为,市场嘛,应该有个美丽动听的地名,叫起来也顺口些。也说不清是那一位有新人,他看见南关城旁边有条美丽的大河自良田山区奔流而下,认定江河的河比姓何的何有文彩,且都同音,保留一个婆字,也可以对那个好心的老太婆做个纪念。就这样,河婆这个名字,就像有了生命一样,一直活在人们心里,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地传到了今天。 

    (此故事流传于梅、潮汕一带)--原载《木棉花》 
     蔡高暖 搜集整理 摘自《河婆风采》 
    《河婆风采》  编著:蔡俊举 张志诚 刘瑶  校订:黄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