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为收藏 |
客家企业家 客家亿万富豪
家居家具制造业 | 家居家具零售业 | 木竹业 | 纸浆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包装业 | 医药和保健品业 医疗器械业 | 日用化工业 | 化工业 | 橡胶塑料业 | 玻璃与陶瓷业 | 酿酒业 | 食品饮料业 | 现代产业化农业与观光农业 | 饲料业 | 能源与节能业 | 旅游酒店娱乐业 | 酒店设备及用品业 | 饮食业 | 汽车制造业 | 汽车零售业 | 汽车零部件业 | 摩托车业 | 机械制造业 | 五金与金属制品业 | 矿产业 | 钢铁业金属材料业 | 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业 | 皮革皮具鞋帽箱包业 | 玩具及孕婴幼童用品业 | 建筑与装饰业 园林工程业 | 建材业 | 房地产业 | 零售批发业 | 金融证券保险投资业 | 灯饰照明业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信息元器件与材料 | 通信设备与通信服务业 | 互联网产业 | 电气及自动控制业 | 安防产业 | 电器产业 | 钟表与精密仪器业 | 眼镜业 | 黄金珠宝业 | 美容美发业 | 家政等社会服务业 | 文化产业 | 教育产业 | 烟草产业 | 生物工程产业 | 客运与物流业 | 物资回收业 环境保护业 | 贸易业 | 多种行业
十亿富豪缪寿良:突破危机 寻找规律
客家经济网   2011 年 11 月 6 日 10 时 39 分 45 秒  
来源: www.tt500.cn   2007-2-2 9:37:00
   “ 商业这么大,都是有计划做的,单讲感觉是不行的。谁找到规律,谁就占了先机,再不好的地方都有人赚钱。”缪寿良——逆风飞飚的汉子,一次次从危机中涅磐而出,缔造了一个地产王国。
  如果你承包下一个采石场,但是一个星期有四天都会因为停电而不得不停工,你该怎么办?如果你因为做工程借了大笔的钱,每天都会有三十多个债主跑到你家逼你还钱,而最后工程款能不能拿到都成问题,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建高楼大厦上,可是有一天,人们不再喜欢住高楼了,你该怎么办?这些,就是缪寿良在十几年中遭遇过的无数惊心动魄的危机中的几次转折点。现在来看,这些危机更像是上天赐给他的财富,每次危机过后,缪寿良的事业都会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正是“危机”成就了今日的缪寿良——一个拥有数十亿身家的富豪。
  缺电时刻
  缪寿良事业真正起步是从一个小小的采石场开始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整个儿就是一个大工地,周围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采石场为它供应石料,缪寿良用很低价钱承包下的采石场,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当时,这么多采石场都共同面临着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一停电采石场就不得不停工,从而严重耽误工程进度。缪寿良从这里面嗅出了机遇:“1988年开发市场的时候,我发现深圳严重缺电,于是就买来了一台发电机。当时,我请来的厂长还冲我发脾气了,他质问我经济条件这么困难,为什么我还要买发电机。难怪他会这样问,发电机两三万元一台,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其他采石场没有一家买,就我买了。可是没多久,厂长就不啃声了。因为上午刚买来发电机,下午就停电,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停。因为停电,别的采石场的人喝茶聊天,我们却开足马力干活。那时侯我们和其他几家采石场都在为修建广深公路提供石料,最后,只有我们一家保质保量地及时交货,其他采石场签的几十个合约全部作废,我们一举包下了全部采石业务,而且因为独家生意,石料的价格从18元/立方爆涨到36元/立方米。”就这样,缪寿良凭着敏锐超前的眼光和人无我有、坚持己见的胆识,把握住机会,把劣势变为优势,使得原本不起眼的小采石场在众多采石场中脱颖而出,那一年缪寿良顺风顺水地赚了一千万,掘到了自己事业中的第一桶金。
  凄凉时刻
  缪寿良从采石场生意中狠狠赚了一笔后,就开始兼并收购其他采石场,势力迅速扩张。1988年,建设深圳新机场,主管部门向各工程队招标,缪寿良报出了比国营采石场低一半还多的价格,一举拿下了机场三分之一多的石料供应合同。当时,几十个工程队一起作业,其难度之大,不亚于打一场淮海战役。多少方石料,什么时候送到,一点不含糊,否则就是贻误战机。要出车运送石料,缪寿良自己有的50台车不够用,于是又借了150多台车,单这些司机的工资、汽油费、修理费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由于工程要赶进度,及时回款几乎成了奢望。钱象流水一样出去,却根本没有任何进账。钱能不能收回来,缪寿良不知道,但是他必须坚持下去,坚持,就有活的希望,放弃,就是死路一条。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基本上都是难逃一死,有本事能搞到钱的就多撑些时日,没有本事的立刻就垮掉,参与建设的十支队伍中九个都已经全军覆没。缪寿良也在苦苦支撑,每天都有至少30个债主上门讨债,家里60多平米的地方挤满了要钱的人。一次,一个债主嚷着要搬家里的电视拿去抵债,缪寿良急了, 冲上前去大喊道:“这年头大家出来干事业,谁不欠谁一点钱,谁要是敢动我的一样东西,我就跟他拼命。”缪寿良身高一米八三,自幼上山打柴,练出了一副好体魄,他这一吼把那些债主镇住了,谁也不敢再出声。每天都是这样,他在工地上奔忙了一天,回家还要与债主周旋,“耐性,这是我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缪寿良说,“做机场的两年里透支了我十年的命,当时真情愿带着兄弟们去打淮海战役,也不愿那样不死不活的,真是凄凉啊。”缪寿良曾经多次用“凄凉”一词来形容当时的境遇。
  但是他不后悔,“机场这么苦的事我都做过了,以后还有什么不能做,做机场没有赚多少钱,但是我有了经验,机场做完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屯兵,把队伍做大,就因为我挺过了这两年,才有资金、人马、技术、经验来做后面那么大的事情,机场锻炼了我,壮大了我。”
  缪寿良对透支的十年的生命无怨无悔,如果当年不是豁出命来建新机场,也许他永远只能在采石场当一个小小的工头。其实,举债经营一直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通行模式,缪寿良比其他人更早地建立起筹措资金所需要的人脉关系,所以在后来整个房地产市场风向发生逆转的时候,缪寿良的资金链条显得异常坚韧,别人抗不住的危机,反而成为他事业走向多元化的转折点。
  套牢时刻
  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的风吹遍了东南沿海,深圳作为经济特区重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缪寿良前几年磨练的功力此刻完全显现出来,他们有资金、有队伍也有建设大工程的经验,已经不满足于向别人供应石料让别人建房了。现在兵强马壮,又赶上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决定向房地产业进军。
  缪寿良认为登高望远是人之常情,于是他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建高楼上,不想险些又遭遇一次灭顶之灾。他说:“1993年以后是一个低谷,深圳的楼盖得太多太急,难免有滥竽充数的,再加上电梯的质量不太好,人们对电梯危险存有恐惧,使得高楼的价格来了一次高台跳水,原来一平米9000多元的高楼的楼价跌到了5000多元,而矮楼的楼价却从5000多一路飚升到9000多。”
  楼市反水,一两个亿的资金顿时被套牢。在认真的分析形势后,缪寿良认为这股高楼的寒潮可能会持续5年左右的时间,必须投资新的项目。他作了一个比喻,这就像寒潮来临的时候,你还穿着单衣,要想不被冻死,只有不停的运动。于是缪寿良将高楼的项目暂时搁置,趁着地价低,大量购置土地,大规模地上马工厂和商贸城项目,在宝城海滨修建了富源工业区,谈及当时的情形,缪寿良说:“不管冒险不冒险,已经是背水一战,作为老总,我眼光超前,一呼百应,必须勇往直前,但是该退的时候要以退为进,项目不投了,就要求得一种调节。”
  随着宝安新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缪寿良投资建立的宝城海滨市场不久就成为黄金地段,招商引资获得了极大成功。缪寿良乘胜追击,又在宝城、南头、鹤州买地修建工业区、酒店、海滨综合开发市场。这段时期内,通过与他人合资逢低吸纳大量的土地、工厂,富源集团成功地实现了转型,业务扩展到了房地产开发、工业、贸易、商业、酒店业等领域。在寒潮过去以后,缪寿良又重新启动了搁置的高楼建设项目,被套牢的资金全部解套。
  要把一两亿的项目搁置起来,再大规模地进军其他产业,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办到的,若非有强大的融资能力,资金链条早已断裂,更危险的是,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超出了事先估计的时间,多米诺骨牌效应肯定会使集团内的所有项目都出现问题,当年巨人集团就是因为修建巨人大厦,而造成现金流枯竭,致使企业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崩溃。当记者追问如何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时,缪寿良有意识地回避了这个问题,但从最后结果来看,那次楼市反水无疑是迫使缪寿良率领富源集团实现多元化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企业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
  •新营销观察•
  找到事务发展的规律
  这三次危机,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猛烈,缪寿良却每次都能转“危”为“机”,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总是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他说,“我做老总,意识要超前,在10年前就能意识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我能带领兄弟们往前冲。”
  “当初做海滨市场的时候,我拿着图纸一看,就指着说是最好的地方,别人都不相信,因为那里是一片荒滩,青蛙还在上面跳。但是那时整个蓝图已经在我脑海里了,我要建10万平方米面积的大市场,把市场的一楼二楼用来做商场,请人唱歌跳舞,把它搞旺。当时,员工们都担心,这么大的场面,做不起来怎么收场,但是我不怕,我有经验,心里非常踏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役,是从房地产转向商业的关键一环,现在我要做大,做最大,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我是有自信,别人看来危险,我看不危险,因为我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最后结果证明我是对的,我的每一战都打得很漂亮,基本上每一步走的路都没有后悔,商业这么大,都是有计划做的,单讲感觉是不行的。谁找到规律,谁就占了先机,再不好的地方都有人赚钱。”

  在缪寿良身上,有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他非常善于从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当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是他做生意那种惊人直觉的源泉。比如说,缪寿良第一次学人家做生意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从中学到了使他受益一生的最重要的一课:“那是刚回到五华的时候,听说海陆丰的生姜一块半一斤,我们老家是一毛五一斤,这样差价就是一块多,从海陆丰到五华大概有150公里的路程,我算了一下不错,而且是亲戚跟我讲的,应该不会有假,所以决定自己踩单车拉100斤生姜到海陆丰去卖。

  “我早上两点就出发,三点就去排队拿了80斤,然后翻山越岭,到达海陆丰的时候是下午五点钟,一到那里我就先问别人,多少钱一斤,他告诉我是两毛钱,我当时就想,第一次学人做生意,就碰到这样的事。我问不是一块半一斤吗,别人说,没错,但这是在一个星期以前,要种种子,所以价格涨到一块五一斤,现在种完了,就跌到了两毛钱一斤。

  “我当时才知道,时差非常重要。当时没办法只好把这些姜低价卖出去,一毛五买来一毛五卖,八十斤一称只有七十五斤,原来风一吹,太阳一晒,姜就缩水,少了五斤,我就损失了七毛多钱,再加上路上的伙食费住宿费,总共亏了五块多钱。当时那可是一大笔钱,一个劳工也就几毛钱哪!

  缪寿良从这次的失败中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千万要注意市场行情的变化,以后像这样的生意,他做了大大小小不少于一千宗,再没有失败过。

  这种习惯于找规律的思维气质沉淀到缪寿良的潜意识当中发展成为惊人的商业直觉,所以,他能在重要时刻,比别人看得更透更远。尤其在楼市反水之后,他更加意识到找规律的重要性,“企业的大好时机只存在那么几年的时间,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低谷,企业家们应当学会如何在不利的状态下生存下去,在处于低谷的时候积蓄实力,在时机来临时才能厚积薄发。”
相关报道